麻黄与麻黄根本是同根生,为何功效不同?
很多人认为,麻黄根的成分是麻黄,属同株,疗效应该差不多,其实麻黄根与麻黄功效是有很大区别的,药性不同,药效相反,所以中药调剂员在装斗的时候,千万不要放在同一位置,也不要放错,调配中药一定要细心, 千万不要把麻黄代替麻黄根,否则会产生不良反应,甚至延误顾客的病情 。
化学成分的区别
1、麻黄
【化学成分】 麻黄中含有多种生物碱,主要是麻黄碱和伪麻黄碱,其中麻黄碱占麻黄中总生物碱的40%~90%,属于有机胺类。《中国药典》规定其进行鉴别和含量测定的指标成分是盐酸麻黄碱和盐酸伪麻黄碱,还含有黄酮类和挥发油以及一些微量元素等。
2、麻黄根
【化学成分】 麻黄根的成分是含麻黄 碱A、B、C、D,阿魏酰组胺,麻黄根素A,麻黄双酮A、B、C、D升血压作用的酪氨酸甜菜碱。
1、麻黄
麻黄科植物草麻黄、中麻黄或木贼麻黄的干燥草质茎。
2、麻黄根
麻黄根,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或中麻黄的干燥根和根茎。
主治功效的区别
1、麻黄
【性味归经】 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
【功效】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
【主治病证】 风寒表实无汗证;肺气不宣的喘咳证;水肿兼有表证者。
【用法用量】 用量 2-10g
2、麻黄根
【性味归经 】味甘、微涩,性平;归肺经
【功效】 固表止汗。用于自汗,盗汗。
【主治病证】 阴虚盗汗,体虚自汗、盗汗证,产后虚汗
【性味归经】 甘,辛。入肺经。
【 用法用量 】 3~9g。
药材性状的区别
1、麻黄
草麻黄: 呈细长圆柱形,少分枝,直径1~2mm。表面淡绿色至黄绿色,有细纵脊线,触之微有粗糙感;节间长2~6cm ,节上有膜质鳞叶,长3~4mm;裂片2(稀3),锐三角形,先端灰白色,反曲,基部联合成筒状;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略呈纤维性,周边绿黄色,髓 部红棕色,近圆形。气微香,味涩、微苦。
断面髓部红棕色,近圆形;气微香,味涩、微苦。
木贼麻黄: 较多分枝,无粗糙感,膜质鳞叶不反曲,裂片 2,上部为短三角形,基部棕红色至棕黑色。
中麻黄: 多分枝,直径1.5~3mm,有粗糙感。节上膜质鳞叶长2~3mm,裂片3(稀2),先端锐尖。断面髓部呈三角状圆形。
2、麻黄根
根多呈圆柱形,略弯曲,长8~25cm,直径0.5~1.5cm。表面红棕色或灰棕色,有纵皱纹和支根痕。外皮粗糙,易成片状剥落。上端较粗,偶有膨大的根头,下部较细,常扭曲。根茎粗细均匀,具突起的节,节间长0.7~2cm,表面有横长突起的皮孔。体轻,质硬脆,断面皮部黄白色,木部淡黄色或黄色,射线放射状,中心有髓。无臭气微,味微苦。
对比: 麻黄为草质茎,而麻黄根为根及根茎。
麻黄与麻黄根同为一种植株所产,但功效却相反,不可混用,麻黄为发散风寒药,解表发汗散寒作用强;而麻黄根为敛汗固表药,有固表止汗之效,******阳虚自汗,阴虚盗汗症状。
中药调剂的过程中应该要谨慎处理,就算麻黄不够,也不能用麻黄根代替,验收和装斗要细心,分开陈放,千万不要串斗。
二者都有生物碱,麻黄中主要含有以麻黄碱和伪麻黄碱为代表,但麻黄根主要为大环精胺类生物碱,麻黄根碱A、B、C、D及酪氨酸甜菜碱,还含有黄酮类化合物和一些微量元素等。
麻黄与麻黄根功效差异与化学成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麻黄根的生物碱部分能抑制低热和烟碱所致的发汗,从而起到了止汗的效果 。
1、 麻黄配桂枝
两药组合,发汗解表力强,治风寒表实无汗功著
2、 麻黄配苦杏仁
两药组合,宣肺降气,平喘止咳。治喘咳气逆功著,证属风寒束肺
3、 麻黄配石膏
两药组合,清肺平喘兼透表热,治肺热咳喘效佳。
温馨提示:
(1)麻黄发散力大,发汗力较强,故表虚自汗、阴虚盗汗以及喘咳肾不纳气的虚喘者、脾虚水肿、肝阳上亢者,中暑患者禁服;如果与解热镇痛药同服容易导致大汗虚脱,应该控制用药剂量;
(2)所含麻黄碱能兴奋************,******及神经衰弱者慎用;
(3)麻黄碱能收缩血管,升高血压,故高血压、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冠心病患者禁服;
(4)老年痴呆、溃疡病、慢性单纯性鼻炎、喉癌、肾癌、白内障患者忌用;
(5)妊娠期慎用,妊娠高血压者禁用。
(6)麻黄碱能收缩血管,升高血压,所以不宜与降压药同用。
不宜与氯丙嗪、苯巴比妥等******催眠药同用。不宜与呋喃唑酮、帕吉林、苯丙胺、苯乙肼等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同用,否则易致高血压危象和脑出血。不能与洋地黄、*********等强心苷类及氨茶碱同用时,以免增加毒性反应。不宜与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同用,否则会诱发高血压。不宜与异烟肼同用,以免产生排尿困难等不良反应。
麻黄根的相关配伍
1、麻黄根配黄芪: ******固表止汗,治气虚自汗
2、麻黄根配黄芪、当归: 补气养血,固表止汗,治气血两虚,产后虚汗不止
3、麻黄根配五味子熟地、山茱萸、煅龙骨、煅牡蛎: 治阴虚盗汗
温馨提示: 不能与发汗药物同用,有表邪者忌服麻黄根。